住不进校内的专硕生上课通勤久有人房

近年来,“多所高校不为研究生提供住宿”屡次登上热搜,部分学校表示不为专硕生提供住宿,其中不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多名目前正在就读或已经毕业的专硕生。他们都因为学校不提供住宿,在外租房,提前成为“漂”在城市中的一员。他们中,有的房租超过学费的三倍,有的住进学校附近的“老破小”,还有人一年只花元住进了离校6公里的公寓。有人感觉因住在校外对学校缺乏归属感,有人觉得能提前学习独立生活。专家认为,大学不为研究生提供住宿服务,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大势所趋,但高校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地要求专业硕士自行租房,而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校外租房提供相应的便利,需要社会有相应的配套服务,保障社会化后勤服务方式的公益性。有人一年房租是学费的三倍,有人入住一年元的公寓年,黎朝义通过了“梦中情校”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复试前夕,她才从学姐那里了解到,她无法入住学校的宿舍。年开始,南京大学不再为全日制专业硕士提供校内住宿。黎朝义最终通过复试被录取,她说自己埋头复习,好不容易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南京大学,结果无法住在校园内,还是有些遗憾。黎朝义租住的房屋(受访者供图)黎朝义的遭遇并非孤例。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考研大潮下,本就有很多学校不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宿舍。近年来,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均开始不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宿舍。专业硕士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对于非全日制专业硕士而言,他们多数可以在职读研,有一定的经济来源;对于全日制专业硕士而言,他们是在校学生,无经济来源。随着多所高校不再为全日制专业硕士提供宿舍,他们在“考研上岸”后的校园生活与传统的大学校园生活不太一样:因为学校不提供住宿,他们在外租房,提前成为“漂”在城市中的一员。多名全日制专业硕士告诉记者,他们的学校位于一线城市中心,难以在学校附近找到价格低廉又合适的房子。通勤时间、居住质量和价格成为“不可能三角”。例如,复旦大学所处的位置周围基本上是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破小。去年毕业的复旦大学级硕士研究生张晨称,当年入学时,为节约通勤时间,她选择牺牲居住质量。为了节约房费,她和同学共三人合租了一套月租为元的两居室,两个人住在一个大房间内。“房子60平方米,八几年建的,管道堵了两次,还漏水。”学校在郊区的学生则面临通勤问题。黎朝义所在的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周边比较偏僻,附近并没有太多可供租住的房子。为了找房子,黎朝义找遍了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附近的小区,稍微繁华一些的小区均集中在距离学校4公里的仙林湖附近,黎朝义租的房子就在这里。小区位于二号线终点站外将近2公里。“再往东一点,就出南京了,离句容就两条街的距离。”她整租了一间屋子,月租元,加上物业水电费每月支出元左右。计算下来,她一年光是花在房租上的费用就要3万多元,是学费的三倍有余。因为交通不便,妈妈心疼女儿,给她花9万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充电费一个月下来要60元。为节约开销,她又花元买了一辆电瓶车。不下雨的天气,就骑电动车上课,这样一周充电只花3元钱。另外,学校每年会为租房的专硕生提供元的交通补贴,为黎朝义稍微减轻一点负担。为了解决专硕学生住宿问题,部分学校联合社会力量向学生提供更廉价的公寓。复旦大学就联合社会力量,为学生设立爱久公寓。年保研进入复旦大学的专业硕士宁宇说,当时自己已有四次租房经验,但在学校周围并未找到满意的房子,于是她选择了居住在离学校6公里远的爱久公寓,一年只需花费元。有人认为对学校缺乏归属感,有人觉得能提前适应独立生活尽管住进了价格便宜的公寓,但从住进爱久公寓的第一天起,宁宇却感觉自己没什么上学的体验感。和普通学生不同的是,住在校外的研究生宁宇每天醒来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通勤”。爱久公寓距离复旦大学约6公里,由于学校安排的班车最晚一班是8点多,宁宇10点才上课,因此基本没坐过班车;因为地理位置偏远,打车也要等一二十分钟。所以宁宇上课都选择骑车二十多分钟到学校,到学校时她经常感觉双腿酸痛。因此,每次从公寓出门前,宁宇都要做心理建设。复旦大学爱久公寓(图源:爱久公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