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考研那些事该报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共

志愿生涯规划中心

我考研要考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这问题问的,就好比说小船落水了,我该先救媳妇还是先救老妈?不看具体情况,你怎么回答都是错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你先要搞清楚,学术硕士(简称学硕)和专业硕士(简称专硕),到底啥区别?你考研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将来毕业想要做什么,然后,以结果倒推原因,才能分析出适用于自身的利弊因素,然后做出相对合理的选择。

其实早年间咱们国家是没有专硕的,传统的硕士研究生都是学硕,年开始的法律硕士(非法学),算是国内第一个全日制的专业硕士。一直到年,专硕才迎来了大扩招,原因是随着政策的调整,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以直接报考大多数类型的专业硕士了,像是教育硕士、工程硕士、会计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等等,很快成了考研的大热门。

从那以后,专硕就一路狂飙,在招生规模上逐渐追平了学硕,直到年,专业学位(包括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的招生比例,首次超过50%,实现了对学硕的反超。

这还不算完,年9月,国家发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明确提出,到年,专业学位招生规模要达到研究生总招生规模的三分之二,原则上来说,大学新增的硕士点要以专硕为主,新增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您只能开展专硕教育,研究生扩招计划主要投放到专硕,还支持大学和科研院所,主动撤销学硕的学位点,空额调整为专硕。

假如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上说,那么学硕的“含金量”貌似比专硕要高。因为按照国家的规划,到年专硕:学硕的招生规模要达到大约2:1,实际上在有的学校,这个比例早就达到7:3了。学硕数量更少,是不是就更“金贵”呢?

√NO.1不同的培养目标

这就要说到,专硕跟学硕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顾名思义,学术硕士偏理论性,培养学术型科研人才;专业硕士则是偏应用的,培养具有硕士学位和学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也就不难理解,为啥二者的学制截然不同了,学硕一般都是三年,毕业条件一般要求发表多少篇的高水平论文,像SCI、EI之类,再不济也得个中核;专硕一般是两年,很少有2.5年或者3年的,有的学校甚至必要毕业论文,只要求一项毕业设计即可。

这个道理也说得通,最初的硕士研究生学制都是三年,因为当时全部是学硕,学理论吗,自然要扎实一些,年数多一些,偏应用的话,就没那么多牵绊,可以早一些毕业,投入到工作应用中去。所以这里和“含金量”没有关系,就整个社会来说,肯定搞理论的还是少数,做应用的是大多数,学硕与专硕的这个比例大概也是正常的。当然了,如果你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上,说专硕的“学术含金量”不足,倒也没问题。

√NO.02不同的考研试题

从目标来倒推结果,那么学硕和专硕的入学考试,题目的难度不一样,也就好理解了,偏重理论的学硕,考题自然要难一些喽。就拿考研的公共课数学来说,大多数工科类的专业,学硕都要求考数学一,但专硕大多数是考数学二。数学一和数学二差在哪儿呢?

比如说,数学一比数学二多了好几块考点,包括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等,话不多说,懂的都懂,这里的难度要差多少?再有经管类的专业,学硕一般是靠数学三,这个难度比数二就更低了,但是专硕呢,管理类的专硕,人家压根就不考高等数学!再来看公共课的英语,学硕一定是考英语一,专硕则大部分学校要求英语二,不用多说,英语一的要求一定是高出不少,而且允许出现一定比例的超纲词汇。

但医学专业不是这样的,医学的专硕要比学硕难考,临床医学就是这样,这一专业的专硕可以调剂学硕。

√NO.03说不清楚的考研难度

不过请注意,咱上面说学硕比专硕的考题难度要高一些,可从来没说过,学硕就一定比专硕难考。因为题目的难易,可以决定大多数人分数的高低,但决定录取结果的,还是看名次,如果某个专硕专业报名一片火热,录取比例极低,竞争激烈程度远超学硕,那肯定就得说,它比学硕难考了。

有没有这样的专硕呢?

目前来看,至少医学类、中文类、英语类和会计学类,这几类的专业硕士,绝对比学硕要难考。以医学为例,临床医师其实是偏应用型的人才,考专硕的话,三年读研生涯,医院,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也就是俗称的“规培证”拿到手,如果毕业时能顺利考取执业医师证的话,那医院,有行医资格了。如果是学硕,毕业还要再加三年规培,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让你是医学生,你优先选专硕还是学硕?所以医学的专硕,报名热度远超学硕。一般情况下,考研不中要调剂的话,学硕可以调剂到专硕,但反过来就不行,医学却少数几个,专硕可以调剂到学硕,学硕不能调剂专硕的专业。

其他几个火爆的专业硕士,主要也都是因为偏应用性,就业出路比搞研究的学硕要强。想中文类,学科教育(语文)专硕,除了全国招生的第一年以外,从来就没有过调剂这一说,从来都是爆满。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比如金融、心理、新闻等等,学硕和专硕录取难度差不多。除此之外的话,应该说大部分学科专业,还是学硕的报考热度更高,因而也相对更难考一点。

√NO.04学费是个问题

至于您要问,为什么大部分专业学硕热度更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硕更省钱。因为学硕的学费这些年一直比较固定,大概/学年,其实真不算贵。甚至这个钱还不用咱们全掏,因为学硕的奖学金覆盖面是很广的,越是名校奖补就越多,很多学校都有全员全额的奖学金。

至于专硕,即使是最便宜的工学、农学类专业,也要在1.2万—1.6万/学年,其中还有一些“贵族专业”,比如软件工程类、建筑学类等等,还会略高一些。很多热门的文法经管类专业就更高了,每年收您10万,都不算很离谱的,比如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专硕,是5万/学年;北师大的王牌专业:应用心理专业硕士,三年总共24.8万。此外就是,除了临床医学等少数几个专硕之外,大多数专硕的奖学金覆盖比例是很低的,大部分学生要在没有奖补的情况下,独自承担学费和生活费用。

当然了,咱还是以结果倒退原因,因为专硕是偏应用型的,学制也短,毕业就能直接工作养家,见到回头钱了;学硕是偏学术研究型,培养目标就是考博的一个过渡,多数人还是要继续考博深造,继续“啃老”的,所以读研期间多给点奖补,也无可厚非。

√NO.05就业与深造学籍

所以说到这儿,您就理解了,从结果倒退,假如您读研是为了将来考博,继续深造的话,那么就可以说,考学硕比考专硕要好。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学硕和专硕都是硕士,但毕竟培养目标不同,您读了博士一定是搞学术研究的,那么一定是招录偏学术的学硕更适合。所以一般来讲,在各个高校里,学硕是可以直博的,但专硕就必须像当初考研一样,再走一遍艰辛的考博历程。

而且我们知道,博士录取与否,和导师关系很大,换做你是导师,一边是做了三年学术的学硕,一边是做了两年应用研究的专硕,你会倾向选哪一类呢?结果可想而知了。再说就业,其实对大多数单位来说,不会细分什么学硕专硕,反正都是Master,只要符合专业要求,能达到岗位需求,就可以了。按道理讲,学硕只有校内单导师,但专硕必须配备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应该在应用能力和社会资源上比学硕更强,但实际执行中,校外导师往往形同虚设,你懂得,所以并不见得学硕找工作的时候就比专硕要吃亏。

只是有一条,专硕还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类型,比如会计专硕,在很多学校就不设全日制,只有非全日制的。虽然二者都是每年冬季同一张试卷统招统录进来的,也都有学历证和学位证,但是非全日制专硕入校的待遇还真不一样,比如在学费上就比全日制高不少,甚至每年十几万的也有。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往往会特别说明,只招收全日制毕业生,很多非全日制的同学此时就欲哭无泪了,明明和全日制的同学一起上课,同吃同住,你凭啥就不要我呢?但是没办法,这个小细节,准备考研的同学一定要有思想准备。

√总结陈词

最后总结一下,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主要有这么几个不同:排样目标上,学硕偏学术,专硕偏应用。考研试题上,学硕考察范围更广更深,因此难度更大一些。考研难度上,这个要分学科专业来看,医学、中文、会计等等少部分专硕比学硕要难考,专硕可以调剂学硕;大部分学科专业还是学硕更难考一点,学硕可以调剂专硕。

学费待遇上,学硕学费更低、奖学金覆盖面更广,所以读着更省钱。就业深造上,理论上没有差别,但学硕可以直博、专硕只能硬考,就业时非全日制的专硕,在某些单位是拒收的。好了,这些区别讲完,您再思考一下,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考研究生图的是什么,那么学硕和专硕谁更好,结论自然也就有了。

添加韩阳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