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广东省年中考数学最后一道题,当时“广东中考数学难”这个话题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这道题被一些人说成是“最难中考压轴题”,考生如果想拿到满分十分,可能真的有点儿难度,但对于基础扎实、会分析、敢尝试的同学来说,拿到一多半的分数,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与今年重庆中考数学最后一道题相比,这道题实在是太简单了,学生只要能掌握好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会分析、多写多画,起码可以拿到70%的分数,根本不需要学生提前学习教材外的模板、套路、解题技巧等。
去年网上的“题难”、“题偏”、“题目学生都没见过”等言论,恰恰反映了学生学得比较死板、不会灵活变通;
如果只是少部分学生不会变通,还可以说是这部分学生“笨”、“没有天赋”、“不适合学理”等,但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死板,那就不能说是学生学的问题了、而是老师教的有问题。
就像草原上的羊群,如果羊群都走错了路,那一定是头羊领错了路。
而我在网上看到的这道题的解法,既不简单、又不好学,最重要的是:我看到的那个过程是不严谨的,严格来说是错误的!
这是今年广西贺州中考数学最后一道填空题,理论上这应该是一道有难度的题,实际上却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给初学者当练习题可能都算不上难,但就是这么一道简单的题,我在网上看到的讲解视频,却是教学生套模板。
教学生用现成的结论或模板,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它在标题中说“不少学生不会做”,但在讲解过程中它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套模板,而“不会做的学生”最想听的“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才能找到解法”,它却只字未提;换句话说就是:在考试前没见过这种题型的同学和没记住模板的学生就做不对,原来不会做的同学、听完后还是不会,或者听完后只能死记硬背、做题时只能生搬硬套,至于有没有套对,学生心里没一点儿底,对错全凭运气。
这让我想到之间遇到的一个补习机构的校长,据说还是浙江最好的大学的硕士生,它教的一个学生连“直接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这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这位校长还沾沾自喜地说“以我跟学生家长的关系,学生都会在这里学到初中毕业,就算成绩没进步,他们也不会换地方”……用“衣冠禽兽”来形容这种人,我都觉得侮辱了禽兽。
方向错了,越努力越痛苦。
就像上边的题,网上的讲解视频全长7分48秒,成绩好的学生根本没必要听,而对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没有一秒是有用的,不但没用、还遗害深远。
一个人,至少在前三十年里,都在不断地接受新事物、面对新问题: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岗位,他们会面对新学校、新同学、新工作岗位、新问题……喜欢的、不喜欢的,预料之中的、意料之外的,能解决的、暂时无法解决的……
在家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找父母亲人帮忙,在学校遇到难题可以找老师解决,但是当他们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后,生活和工作上遇到难题后,又应该找谁帮忙呢?
假如一个三十岁的人不会用电脑和手机,你觉得他的父母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如果一个人在自己负责的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他又应该找谁帮忙呢?
而我在网上看到的很多教学视频,和上边讲解广西中考题的那位UP主一样,它们都不告诉学生“为什么要那么做”、“怎么才能找到正确的解法”,它们传达给学生的意思是:只要你没见过某个题型、或没记住某个方法/诀窍/模板/套路,你就做不对这道题(所以,你一定要跟着我学各种技巧,只要记住了,就没有难题)。
如果学生在考场上因为遇到了新题型、新考法而导致分数过低,老师们就可以把责任甩给出题组,就像年的广东中考数学一样,全网都在责怪“题难”、“题偏”、“老师教的都没考、考的题型都没学过”……
可能很多学生和家长觉得,这不就得是出师题的人背锅吗?
我们换一个场景来看这个问题:
一个成年人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个问题,说“这个问题以前没遇到过,父母、老师都没教过我,所以,我解决不了”;
还是这个人,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说“师父和领导都没教过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不知道怎么解决”
看完是不是觉得很可笑?但这两个例子和我提到的那些网课老师的教学逻辑有本质区别吗?完全一样!
我们学习理科的目的是什么?
掌握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怎么运用知识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让生活环境变得更好?如何让工作效率更高?这个解决方案还能不能进一步优化?上一代人没解决的难题、这一代有没有可能解决?……
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学会怎么灵活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是依猫画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不是生搬硬套、比葫芦画瓢。
如果学生没见过的题就做不对、没学过的方法就不会用,那么我们现在应该还生活在原始社会,每日里茹毛饮血,可能连刀耕火种的生活都过不上。
而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学习的学生,就算拿到了博士学位,也不过是拿了一块镀了金的砖头而已,不会解决工作上的难题,注定成不了大事。
流水线上的工人只需要知道怎么做就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也不需要他们解决什么难题,只要听话、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就可以了,当然,做流水线工人也不需要很高的学历,小学毕业、认识简单的字和数就行。
当前社会需要流水线工人,但是,起来越多的流水线工人会被机器代替。
但是,社会不需要“流水线工人”似的学生,邯郸学步,最后可能真的不会走路。
当今社会,最需要的是有创新思想和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人。
我相信每个人天生就有巨大的创新潜能,而学生时代,是开发这一潜能的最佳时期;学校,是开发这种潜能的最了好场地。
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和潜能,从“教会学生如何解决自己认为做不出来的难题”、“教会学生怎么找到并运用没有学过的方法解题”开始。这是我坚持做教育的原则和目的之一,我认为我在这一方面做得越来越好了。
广西贺州中考数学:可以心算的填空压轴题,你也能做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上方中我提到的那个视频,对比之后,您的收获会更多。
文中提到的去年广东中考和今年重庆中考的压轴题,详细讲解过程请看下面专辑的第一和第六个视频。
注:上述专辑至少包括36个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