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鹏,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获奖者。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是北京大学设立的荣誉性最高、资助额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研究生奖学金,在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奖助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全校研究生以这些优秀的博士生为榜样,刻苦学习、不懈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拔尖创新人才。陈震鹏: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级博士生,导师为梅宏院士、刘譞哲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情感分析、用户画像分析等。目前已参与三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A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三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一篇;是多个国际顶级会议、期刊审稿人。年在国际万维网大会(WWW)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获得最佳论文奖,这是万维网创立30年以来中国学术研究机构(含港澳台)首次获此荣誉。研究生在读期间,担任学院本科班辅导员、研究生班班长、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等职务。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电科十四所国睿奖学金、五四奖学金、学习优秀奖、优秀科研奖等荣誉,同时也是-学年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获得者。Hardworkpaysoff!依旧记得年收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内心那份沉甸甸的喜悦。既对大学生活满怀憧憬,又对未来四年将要面临的挑战惴惴不安。不知不觉间,已是在燕园度过的第七个年头。虽然已是北大里的“老人”,但时至今日,对北大、对学业的敬畏之心不减。年9月,我有幸获得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借此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自己科研中的一点心得,希望可以对将要从事科学研究的同学有所启发。做兴趣驱动的科研作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级本科班级的辅导员,我经常需要面对班上学生的“研究方向咨询”。常见模式是他们说自己喜欢或者想要从事的研究方向,让我推荐相关的实验室。但怪象是,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说自己想做“深度学习”,却说不出为什么想做。我猜测主要是由于深度学习火、就业前景好。对此我认为,对于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生或者硕士生来说,选择这种赶潮流的研究方向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想要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同学来说,兴趣驱动的科研才是长久之计。以我本人为例,我研究生入学后主要研究互联网用户使用emoji的行为模式,并基于这些行为模式提出新的情感分析、用户画像刻画方法。刚开始做这个课题时,我完全就是出于兴趣,觉得这个课题很有意思。在这种兴趣的驱动下,即使在后来的研究中遇到了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也不会想要退缩。当然,兴趣驱动的科研也需要一定的“约束”,这种“约束”来自导师。在感兴趣的范围内,导师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目标,做最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做准备充分的科研根据自己的兴趣确立了研究课题后,就需要进入一个长时间的文献调研阶段。我的一般做法是从顶级会议、期刊中寻找相关论文,快速浏览摘要,确定这篇文章是否需要精读。对于精读的文章,我每篇都会写阅读报告,整理出文章的创新之处以及值得借鉴的地方。对已有研究进行细致梳理后,可以更好地定位自己的工作。对于自身工作的定位,我一般会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这个研究问题重要吗?是否存在高度相关的论文?相关论文的做法是否存在缺陷?我的工作能否解决现有缺陷?这样几个问题梳理下来,一般就知道这个工作的研究价值在哪里,上限在哪里。对于短短五年的博士学习阶段来说,我们需要将有限的时间花到真正有价值的科研课题上,因此,必须做准备充分的科研。做严谨扎实的科研科研的前期准备做完后,就需要投入正式的实验等环节。在此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把科研做严谨、做扎实。回到标题我引用的严复校长在《天演论》中的那句话,“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我认为,从事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就是严老先生所表达的这种治学精神。在科研的探索中,对于关键问题,我们需要“旬月踟蹰”。只有将问题往深处做,做严谨、做扎实,才能做出真正有影响力的工作。以我个人的经历为例,我在研究生第一年时急于发论文,投的第一篇文章因为研究得不够深入而被拒稿。后来,我没有放弃这个项目,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对于论文中的发现,做了严谨的统计验证,同时加入更多有说服力的实验,把工作做得更扎实,这才赢得审稿人的青睐。写在最后最后,我想感谢我的导师梅宏院士、刘譞哲副教授以及长期合作老师密歇根大学的梅俏竹教授,感谢他们对我的耐心指导。也祝愿学弟学妹们能像我一样遇到对的老师,一起做兴趣驱动的、准备充分的、严谨扎实的科学研究!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编辑:薛雅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