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大学后,我们渐渐意识到了高中老师曾经宣传的不同寻常。他们让我们相信大学生活充满了自由和轻松,然而一旦迈入大学的门槛,我们很快发现学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每个阶段都伴随着更深层次的学术要求和自我的挑战。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张雪峰从来没有劝人读博。这引起了网友的深思,他们开始深入挖掘这个问题,甚至差点引起了一位博士生的不满。
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张雪峰没有劝人读博并不意味着博士学位没有价值。实际上,张雪峰根据每位考生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建议,但博士学位并不是他的首选。这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思考:为什么张雪峰不推荐读博士学位呢?
职业选择的现实考量从一个网友的观察中,我们可以得知最舒适的生活方式是本科或硕士毕业后考入公务员,或者选择一份相对好的事业编制或垄断性国企工作。与此相比,博士毕业后选择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尤其是文科领域的博士,年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水平也不高。这位网友指出,一旦别人知道你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他们可能不会因为你的博士头衔而对你表示赞许,反而会心里轻蔑地笑出声来。然而,也有一些例外,即那些真心为学术事业奉献的人。他们通常不会在乎金钱和物质生活,而是追求知识的深度和思想的广度。
但这并不代表博士学位没有其他好处。其他网友的评论揭示出一些真相。有人指出,工科博士即使在非名校也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这表明博士学位不仅有助于提升学历,还可能带来经济回报。然而,博士学位并不适合所有人,纸上谈兵与实际读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国内,发表SCI论文、撰写毕业论文、进行答辩等,都需要付出真正的努力和行动。
而另一位网友则支持了这一说法,认为张雪峰的主要客户是基层人员,这暗示了他的建议更加注重实际生活和职场需求。这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共鸣,他们认为那些打算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可能不会去咨询张雪峰,也不太可能得到他的建议。这种现象形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和分流。就像以前张雪峰不推荐金融专业一样,一般平民百姓选择这个专业并没有太多资源,而且发现自己并不占优势。这说明他的建议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