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创造更美好的学前教育环境,共筑教育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6417_0.shtml

“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内涵相同,均指对3岁至6岁或7岁的幼儿的教育。年编订的《辞海(试行册)》和年《辞海》③中将“学前教育”与“幼儿教育”等同。“学前教育同幼儿教育”12,为幼儿入小学前在教养机关所受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释义为“即‘学前教育’,旧称‘幼稚教育’,我国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收三足岁到七足岁的幼儿,使他们在入小学前的身心获得健全的教育”。

直到年引进《学前教育学》(亚德什科和索欣主编)和年译介的《学前教育学原理》(查包洛塞兹和马尔科娃主编)定义方再次改变。两书认为“学前教育”是“学前(由出生到七岁)儿童的教育、教养”19和“关于儿童出生头几年,即从出生到入学这一时期的教育”22,这两本书的发行量分别达到2万册和1.35万册,被用作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教育专业的教科书,传播广泛。因为苏联“学前教育”的内涵更替,加之西方欧美国家理论的引入,在年首部国人编著的《学前教育学》中,黄人颂老师概括道:学前教育泛指初生至六岁前儿童的教育,我国的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对初生至六岁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规律的科学2。梁志燊老师的《学前教育学》中也使用了相似的界定标准3。这两本教材(含再版、修订版)的发行量各自超过20万册,受众面极广,“学前教育”终于演变成为今人所理解的学前教育。在这之后诸位学者的论著中,学前教育虽仍有狭义、广义之分,但指向入学前的所有儿童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而幼儿教育则专指对3~6岁幼儿的教育。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我国教育界效仿西洋,建立了面向低龄幼儿的公共教养机构,先后产生了“幼儿教育”“幼稚教育”“学前教育”等概念。诸种概念发展至今,概括之,“学前教育”涵盖“幼儿教育”。

一、中国“学前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中的一个年龄分支学科,这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目的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特性与规律的科学”,“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和探讨学前儿童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由此可见,我国最为主要的《学前教育学》教材均认为学前教育学是指向学前教育研究的一门学科或科学,落脚于学科抑或是科学。“学前教育”概念难以厘清,“学前教育学”的相关概念亦难识辩,通俗语境中,“学前教育学”既被理解为一门学科,又被认为是一个专业,还被一些研究者视作一门科学。在我国,“学科”一词往往与“专业”并列出现,学界也多有混淆使用的情况,而“科学”则因为其客观性和非组织性,处于无涉的位置,在日常语境中被解读为无组织化的研究领域。

(一)作为一门专业的“学前教育学”

专业的解释分为两种,一种指专门的职业或专长,一种指高等学校教学设置的基本单位。在教育学的语境里,一般做后者解,指向于人才的培养,是学科进行知识再生产的基础。实然状态中,“专业”和高校部—院—系建制中的“学系”大体等同或略小于“学系”的概念范畴。《教育大辞典》对专业的定义则是“专业译自俄文,指中国苏联等国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26。依此,通俗语境里学校中“某某学科”实际是“某某专业”的意义。按照这种标准,自高等院校开设面向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科目始,作为一门专业的“学前教育学”即宣告诞生。年,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保姆讲习科,学生来源于全国各女子师范学校,年该校保姆讲习科学生整理习作,于年出版发行了一期《北京女高师幼稚教育的研究》,这是目前可考的最早由国人创办的学前教育专门杂志。尽管名称不是“学前教育学”,但这仍旧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中出现了“学前教育学”相关专业。此后开设幼儿教育专业的高校有燕京大学(年幼稚师范专修科)、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年),开设家政学专业(含幼儿保育)、托儿工作专修科的高校有燕京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四川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辅仁大学、震旦大学等。年后教会大学逐步收归公有,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至今六次调整专业分类和专业名称。

年至年之间连续办学的四年制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有南京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甘肃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系和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年至年,这六所高校先后恢复招生,至年,本科层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达到22所。值得注意的是,建国后至高等教育“扩招”之间,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倾向于培养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工作者,学前教育实践工作者由中等教育层次的幼儿师范学校承担。

(二)作为一门学科的“学前教育学”“学科”一词本身并没有多少歧义,一是指“学术的分类”,是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靶向高等教育层次的研究;二是指“教学科目”,而“科目”(Subject)则是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在我国,前种含义的“学科”是伴随着分科大学堂的设立而诞生的。年奠定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基础的《奏定高等学堂章程》中,有设立分科大学堂如“文学科大学”的纸面设想,但直到年学部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堂⑤才落实成真。民国时期,高等学校科、门、系的名称混乱,互不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范全国高等教育的建制和组织命名规则,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迄今为止教育部四次修订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形成了相对清晰的学科分类体系,与“学前教育学”相关的二级学科名称也从幼儿教育学演变为学前教育学。

年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率先拥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标志着严格意义上的“学前教育学”学科在我国诞生。年南京师范大学获批幼儿教育学硕士点,年又拥有了我国首个幼儿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截至年12月,我国大陆地区共有95家单位拥有独立的学前教育学硕士或学前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如若类比我国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历程,瞿葆奎先生等认为我国“教育学”学科设立的标志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开设了“教育学”教学科目,有了《教育学》教材⑥。若将“学科”视作“教学科目”解,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开端应当追溯至年张宗麟《幼稚教育概论》的出版,该书是国人第一本系统地论述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幼儿师范学校教材。而我国出现的第一种明确以“学前教育学”命名的公开出版物,是年高天浪、朱智贤校译的《学前教育学》。直到年颁布《师范学校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暂行教学计划》,幼儿教育学这一教学科目方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拥有了正式名分。

(三)作为一门科学的“学前教育学”如果说“专业”暗含人才培养的导向,“学科”指向知识的创新和再生产,那么“科学”则扮演一种中立的角色,即客观的、无涉的普遍规律。教育学能否被称之为科学,陈桂生等学者自年起便不断探讨、商榷,但至今尚无定论。本文也并不讨论作为教育学分支的学前教育学是否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因为除却严谨定义的科学,学前教育学更多是作为通俗语境中的一门科学,即学术研究领域来理解。只要是与学龄前幼儿相关的研究,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师资力量,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孩童的心理发展……都可以被纳入学前教育学当中。当今的学前教育学界,隐隐之中接受了这种定位。这种理解下的中国学前教育学,可以上溯至年王国维翻译的《论幼稚园之原理》⑦(译美国文部省教育报告)。民国建立后,国人著有《儿童心理之研究》⑧和《一年中幼稚园教学单元》⑨,董任坚翻译有《初期儿童教育》等,涵盖学前教育学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这种理解的历史合理性也显而易见,学前教育学从教育学(指普通教育学)中分离出来便是多学科协作的结果,心理学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学前教育学的研究者不会忌讳对其他学科成果的主动引进,这使得学前教育学更容易被当成多研究领域的综合体,更符合大众认知中的“普遍的科学”。此外,学前教育学是中国教育学各分支学科中“问题意识”最强的学科,学前教育学似乎跳过了教育学研究的“学科体系时代”,直接步入了“问题取向时代”。学前教育学很少思考自身合法性的纯理论问题,着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