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海市中心约百公里的崇明岛上,有一个用花博会闲置集装箱改造的“植物工厂”。这里摆放着的每一个集装箱内,都有可以自动控温、测温的空调,自动为植物补给养分的仪器,还有比自然光更能促进植物生长的多光谱光源。植物在集装箱里,相比在温室大棚里,长得更茂盛。
最近,一群来自上海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公司、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北京极星农业公司等大学、研究所和企业的青年科学家聚集在这里,他们为一棵名为“翠恬”的新品种生菜而来。
从2月13日开始,他们在这里进行一场种生菜比赛,或现场、或远程控制,这些名校的硕士博士用90天的时间PK谁种的生菜更多、更有营养、口感更好,还要PK谁的算法更优、能耗更低。这场比赛名为“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种植场地为上海本土国企光明集团在崇明布局的光明母港垂直农业研究中心,比赛组织方为以农业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拼多多。
摆在这群“高知农人”面前的是设施农业的“高端局”。种植场景从前两届大赛的云南高原温室升级为纯人工光、立体种植的集装箱。
农业“高端局”亟待破局
垂直农业是近年来在海外兴起的一种新型农业种植类型,它是指在室内,采用无土栽培的方式,配合生物有机肥,将规定面积内的亩产效益最大化。它可以将污水转化成电力,大大降低能源成本,同时能够提供更多的食物。
但垂直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尚未可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种植成本过高,参与企业盈利不易。
“设施成本、后期维护成本都比传统农业贵;另一方面,我国的蔬菜价格较低,盈利困难。”上海农科院团队负责人、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蔬菜学专业的博士何立中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有个别“植物工厂”在探索种植草莓、西瓜等经济水果,摸索盈利模式。
他介绍,近年来随着LED光源、空调、自动灌溉设备等产品的性能提升、价格降低,垂直农业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大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