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可见学医之路充满坎坷,医生虽然是热门职业,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走得通的,因此医学生毕业后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很多学生和家长看到了医生的高薪,就纷纷报考医学专业,因此医学生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很多人到了毕业之后才发现,看似风光的医学专业,实则发展道路充满荆棘。
就大数据统计来看,在每年毕业的众多医学生中,发展的道路可以说是两极分化的,医院成为医生的居然还不到5%,剩下的学生大部分都在无奈之下选择了转行。
医学生就业两极分化,有人毕业拿高薪,有人只能无奈转行
医学专业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把学医的学生都统称为医学生,其实真正细化下来可以分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药学等多个细化的分支,因此在学习的知识上也就会有所差距,而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大不相同的。
医院当医生是每个医学生的终极目标,但是毕业后发现这简直是“做梦”般的想法,现在医学行业对于医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想要真正当医生不仅要技术过硬还要有强大的支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历问题。
医院工作的医学生无一例外是高学历者,硕士、博士都是非常常见的,而且还会有很多归国的留学生的身影,所以说本科毕业生基本上是没什么机会了。
医院渴求的人才,医院更是为了能够留住人才想尽办法给予更好的薪资待遇,更有甚者会为医生提供安家费,本身医生的薪资待遇就是比较高的,加上各种补贴政策,能成为医生的学生都能够拿到高薪,年薪几十万都是平平常常的,可以说是医学生梦寐以求的发展机会。
但是对那些没有学历还没有人力财力的学生来说,虽然能够顶住巨大的学业压力顺利毕业,却在求职的路上四处碰壁,更有学生戏称“连医院的门在哪开都不知道”,所以在与众多高学历者竞争中就落下阵来,无医院。
医院的薪医院没法比的,很多学生要承担着高强度的工作,却拿不到那么高的薪资,最后在生存之路上只能无奈选择转行。
尤其是现在医学专业朝着精英化的方向发展,“停中职,控高职”的提出也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真正实现当医生的梦想还是要提升学历,但是读研读博并不是所有学生能够接受的,所以本科生的发展越来越受限,最终只能无奈转行。
医院,提升学历是必然趋势
首先,笔者认为对于医生要求的提高是对患者负责任的,但是对于医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想要能够在医学界获得发展,提升个人能力是重中之重,其中学历的提升是最基本的。
其次,医院的竞争中,本科生是丝毫没有竞争力的,因此学生考研考博是必然的,但是随着学历的提升,学习的难度和深度都会增加,对于学生的压力也会很大,所以医学生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最后,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笔者还是不建议去考研考博的,毕竟学习的周期长,家庭经济负担比较大,而且即使顺利毕业了,医院还是需要人情和财力的,这都不是普通家庭能够承担的起的。
医学生不医院,可以寻求相关领域的发展
第一点,医院不好进,那么学生可以竞争医院,医院也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的,虽然没有二甲、医院待遇那么好,但是也是能够积攒非常多的临床经验的,为后续的岗位变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点,近些年来医美行业发展迅速,相关的医生更是吃香,所以有能力和专业相符的学生可以去医美整形行业寻求发展,也算是开展另一条道路。
第三点,如果实在没有当医生的机会的话,就不要过分强求了,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转行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当医生的还是占据少数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才是最关键的。
医学生就业两极分化,有的医院拿高薪,而有的学生却只能无奈转行,其实这其中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最主要的还是学历以及个人能力,想要稳走医生这条路考研考博是必然的路线,而这个过程是一个费时费力又费钱的过程,一般家庭难以承受,所以只能无奈转行,但是不管怎么样还是以未来的发展为主,不要一条道走到黑,适当的调整才是最重要的。
今日话题:你认为造成医学生就业两极分化的原因是什么?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百度知识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