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何芳,潘慧.硕士生多次实习的意图何在[EB/OL].(-09-08)
以S11为例,她说“我不是人力资源专业的,所以觉得在实习中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喜欢人力资源工作,因为自己当学生太久了,跟社会上的人接触太少,做人力资源就会有很多跟社会人的接触。它让我觉得有一些成就感,不是来自学业或者其他世俗名利的成就感,而是一种自我的感觉,是愿意继续做。能够找到自己觉得比较适合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实习结果。这份工作不一定要赚很多钱,比如做人力资源的工资并不高,但是如果你干得开心,就会很值得。实习也是一个发现短板的机会,可以在后期不断弥补和精进,结合实习实践来改进后面的学习。所以后续我也会看一些人力资源的专业书籍,再加上两次人力资源岗的实习经历,我感觉在秋季校园招聘会上就比较有竞争力一点。”
再以S12为例,她说:“读研之前我就计划,在读硕期间一定要有一到两份正儿八经的实习经历。如果我选择去企业,肯定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她最终是选择网络公司和外企,先后做了两次人力资源岗的实习,积累了不同的工作经验。她觉得“职业意向明确”需要证据,至少要有2份以上的实习,才能让面试官觉得你是真正打算以此为职业方向。无独有偶,S26也持相同的观点,她说:“我现在想从事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但我的实习经历只有一段跟人力资源相关,还是有点少,如果再多一段就好了。”
同类岗位的重复实习,能够实现经验积累,有助于硕士生在业务能力上获得提升。同时也能够充实简历,向面试官表明自己有明确的职业意向,对这份工作及所属行业有基本认知,能够尽快上手并降低高频流动的风险。这类实习生以多次同类实习来表明意向,证明自身能力,是一种“重复-加强”型的成长策略。
总之,部分硕士生会选择多次实习,其中的意图各不相同。首先是体制权衡,体制内外分别体验而做出取舍;其次是岗位比较,不同岗位基于试误来辅助决策;最后是经验积累,同类岗位通过重复以实现精进。上述多种意图,彰显出实习的多元价值,也说明实习从目标到设计都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性。
[1]第一财经.数据告诉你,这届大学生实习起来有多拼[]-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