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层次虽然国外学位相对还有些乱,但国内只有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和同等学力申硕两种,都有严格的入学或学习考试要求,其实还算规范,但上当受骗还是挡不住呀。
1、统考包过
考研是参加12月份的全国统一考试,这个考试有人把它称为“第二次高考”,严格程度可想而知。
而面对这种考试,很多包过的消息,居然真的有人相信,据说是因为“钱到位什么都好说”,然后谜之自信的觉得几万块钱就能把这个事情搞定。
提供统考包过服务的,咱们按可靠度由低到高来个排序。
(1)可靠度为0,就是骗子啦,“有关系拿到内部题”、“能够改分”等等什么都敢说,而且大都名额有限,让你赶快抢,然后等到报名、等到考试、等到出成绩,人家早已人去楼空。
(2)可靠度为1,机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不违法,弄个成本不高的课程,可能什么都敢承诺,也可能稍微有点底线,总之最后不成可以退费。
然后等到报名、等到考试、等到出成绩,这时候可能还能找到理由让你等到复试、等到开学,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着手退费了,但是退费流程繁琐、又有各种借口,还得加上你本人足够硬气,拖拖拉拉才能拿回钱。
这些机构,可能考虑资金回流等问题,也可能只是为了赚那些放弃讨要的人钱。至于说违法?课不是有开吗,你自己买了不上;钱不是有退吗,你不就损失点利息,至于时间、精力,反正和人家没关。
(3)可靠度为50,有些机构课程还算过关,也是正规营业,但不妨碍打擦边球,以口头命题人士关系等为噱头,所谓包过还是需要双方努力的,不过保障一般不会全退,可能保障已经计算在成本中或搏概率后可以盈利。
(4)可靠度为60及以上,这个已经不属于包过了,有些机构提供保过VIP班,除了基础课程以外,还包括督促和针对性提升等等服务。
但一般要口碑机构有这个实力,并且额外的保过前提可能包括配合度等,否则可信度可能不高(毕竟这些服务是要很高成本的,如果可以随意浪费,起码目的就有问题了),这种就因人而异了,因为机构再有实力也没有%的把握,即使口碑机构也可能有纠纷。
最后强调一下,涉及关系、作弊等其实都是违法的,维权比较难,如果对方不在乎口碑就更难了,另外,口头约定别轻易当真。
2、同等学力拿双证或者不要求学位
同等学力申硕只能拿到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有些人把高校颁发的结业证书算进去,硬说是双证。
我们说的双证一般是指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而国家承认的,一般学历学信网可查,学位学位网可查。
同等学力的结业证书,相当于研修班的结业证书,属于非学历证书。
此证书可以说是处于两个极端,要不然虚假到相当于学历证书,但同等学力就是非学历教育,学信网不可查,相当于国家不承认。
要不然完全忽略,虽然确实没什么认可度,但其实也是非学历教育的研修证明了。
3、严进宽出等于不用学习
考研是难,有人说“硕士研究生是严进宽出的,只有考不上的没有毕不了业的”,但所谓的“宽”只是相对于进入的“严”来说的,不达到学校的要求自然也是毕不了业的——不用学习、不用考勤、不用考试,那就不用毕业了。
4、免联考不等于免试
一般国外学位都宣传免联考(统考),但是免联考(统考)不等于免试,要拿国内证书需要参加国内考试也就是统考(联考),拿国外证书自然不用参加,因为国外高校有国外高校的入学标准。
真正优质的高校入学考核并不简单,现在也有些机构开始辅导这种考试,费用并不一定低于联考(统考)。
当然,可能有些考核更贴合考生专业技能和语言能力,选择这个确实相对简单。或者也有部分国外高校能够真正免试,尤其一些国外民办学校。
5、国内拿国外学位,学校可认证
国外学位国内使用需要中留服认证,一般需要至少三个月的出国学习记录,除非是中外合作办学。
今年倒是有个由于疫情不需要出国的情况,据说有些原本留学才能认证的项目不出国也能认证,最近听到很多宣传,不过大概也就赌个机会,不可控因素比较多,最后能不能认证另说。
有些国外学位教育说是中外合作办学,有认证样本,有教育部可认证截图。只不过这样的国家学校认可列表,并不是中外合作办学,是出国留学可以认证的学校(即使出国留学也不是所有大学都能认可的)。
涉外监管网首页有中外合作办学和境外办学栏目,点进去是一样的,其中边栏的“国外教育资源”就是上面提到的国外学校认可;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部审批和复核的机构及项目名单”。
“国外教育资源”栏目是留学认可的国外学校: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列表是这样的:
暂时想到这些了,你还知道哪些骗局或陷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