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生的发展史
医生,古代被称作大夫或是郎中。我国在公元前五世纪就有名医扁鹊,最早的医学典籍《内经》,秦汉时期,又发现了药物学《神农本草经》,还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创造了药物全身麻醉法,进行了腹部手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叔和的《脉经》,里商的《针灸甲乙经》,为针灸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隋唐五代时期,名医巢元方撰写《诸病源候论》等,唐代孙思邈编著《千金方》,明朝医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这些都为我国的医学发展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医药知识的起源是人类集体经验的积累,是在与疾病斗争中产生的。
二、医生行业的就业的两极化
随着我国对于医疗行业的不断重视,尤其是近几年疫情的侵袭蔓延,让我们更能体会到医学这一神圣且充满责任感的职业,也让很多人认为医学专业缺少人才,让很多高考学子报考医学专业,认为毕业后不会担心就业问题,还有就是很多家长认为,医学这一职业工作稳定,工资待遇高,所以医学专业一直以来是报考专业中的热门专业。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学医者多如牛毛,从医者少如夜明珠。据年统计,有近百万的医学生毕业,医院入职的不到四万人,而且,现在的执业医师考试难度越来越大,每年仅有20%左右的人可以成功,其他人都在陪跑,而且刚出道的医生,工作经历不长,接手的病人少,很难独当一面。
医院对于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就连普通医院招聘医生都已经开始要求硕士学历以上了,所以本科学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要求了。这就意味着考研已经成了很多医学生的必选项。
当然,也有很多发展好的医学生,他们入职医院,年薪几十万都是存在的,但是整体来看,这样的情况很少,基于大数据,很多毕业医学医院工作的,有的会选择与医疗相关的工作作为过渡,有的直接放弃了,选择与本科专业无关的职业也常有。医学的两极化是十分严重的。
三、两极化是为何?
第一是因为我国为提高全体国民的教育水平,很多大学进行了扩招,很多大学由专科院校升为本科院校,这就导致有很多非名校、非高学历的医学毕业生,他们在面对如今竞争激烈的工作岗位时,没有优势,优胜劣汰,尤其是一些资质较高,医医院。
这些医学毕业生连去实习的资格都没有,有的甚至会要求你的第一学历,你的第一学历要是低的话,即使你努力考研,成功后也会因为你的第一学历而落选。医学专业的优胜劣汰太过残酷。
第二就是很多医学生没有意识到医学就业难的问题,他们依旧认为医学行业缺人才,出来好就业这一说法,而且很多好高骛远,就读的学校不是很优秀,却一直医院工作,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还有就是有的人高考成绩优异,顺利进入双一流大学,在通过努力争取到保研的机会,这样的就完全可以凭借学历突出重围。
四、医生的职责与意义
医生被人们给予“白衣天使”这一称呼,在他们眼里,对待病人需要一视同仁,不管这个人富有还是贫穷,是好人还是坏人,在他们眼里,生命至上,他们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当病毒来袭时,他们就是奋斗在无硝烟战场上的战士。当你成为一名医生,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就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这份职业不容许你有失误。
五、医学专业还能填报吗?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压力,很多人会打退堂鼓,我想说,如果你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那你就要坚持,而且,除了比较热门的临床专业外,也有很多医学专业面临空缺,比如精神学科的医生,因为这一学科接触的病人大多为精神上的疾病,很多人都会对这一专业产生抵触,而不去报这一专业,医院是很受欢迎的。
医学就业两极化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还是学历以及个人能力,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坚定走医学这条路,那你只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坚定自己的目标去考研考博。如果你只是因为父母或是别人所说的医学专业毕业后好就业而选择了医学,还是希望你多考虑考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