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不住了,法大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仅达8

中国政法大学是政法类大学中的翘楚,作为双一流建设大学,“法大”的毕业生在对应领域的影响力很高。该校又位于北京市,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正常来讲,学生的就业应该更加顺利。

学生素质和学校的地理位置都堪称完美,但今年政法大学级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却令人大跌眼镜:实际签约就业的毕业生只有人,占比只有8.7%,甚至还有名毕业生灵活就业,其实就是没找到工作。

大学生就业困难众所周知,但“法大”作为政法类大学的顶流,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都这么惨淡,其他水平较低的高校又该如何?估计就业人数在个位都有可能了。但有网友指出,往年并未出现这个状况,难道是学校数据造假?

瞒不住了,“法大”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仅达8%,往年数据被质疑造假

毕业生都知道,在大四拿到毕业证之前,导师会根据名单,把很多同学叫到一个大教室开会,这些学生都是没有在校招中,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的毕业生,简单来说就是工作还没着落。

而高校每年都要统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这个数据对于高校招生至关重要,也影响导员的工作业绩,因此导员只能苦口婆心的劝同学“帮个忙”,在表格中填写,自己是“灵活就业”。

就是为了证明,你作为大学生有能力工作,但是没工作,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不是大学没培养好你。这是很多大学的惯用手段,但如今,“法大”的暴露,揭开了高校的这层遮羞布。

“法大”年本科毕业生共人,研究生毕业人数人,本科生实际签约人数仅有人,占总体毕业生人数只有8.7%,研究生的实际签约率则达到了74.12%。

有网友质疑:名硕士毕业生都找到工作了,这不是挺好的吗?确实,但要是毕业,还是硕士,就业率还不超过50%,这大学也办不下去了。

不过也有同学指出:本科就业率低,不是大家找不到工作,而是大家都去考研了。这点借口忽悠的了家长,骗不了本科生——要是本科毕业就能找到工作,谁还去考研啊,那都卷成啥样了。

而且法学专业的考研,含金量很低。法学专业当下最好的就业方向,是考公和几大律师行,这两个方向本科还是硕士,影响不大。尽管如此,“法大”的本科生就业率依旧低的感人。

高校为了“面子”美化数据,错选专业的学生苦不堪言

和其他同水平大学的理工类院校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都说家里没钱别学法更别学医,学医前期投资成本高,而学法则是你投资再高,也找不到工作。

“法大”的考研率高达42%,而通过研究生就业率的提升也能感受到,学历的提升对于就业率的改善还是有很大帮助的,但反观西政和华政,这两所考研率不到“法大”一半的政法类高校,难以想象毕业生的就业该有多么艰难。

但之前的数据都没有这么丢人,因此有同学怀疑“法大”数据有造假的嫌疑,其实哪所高校的毕业生数据不会美化呢?除了实实在在的签约率和考研率,其他数据已经毫无参考价值了。

而数据的过度美化,导致高三学生的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受到了蒙蔽,误以为一些专业就业率不错,其实找得到工作的毕业生没几个。等到学生毕业才意识到被骗了,这个时候除了考研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但就像法学专业,就业和考研一样难,那42%的考研学生,不都是被逼上梁山,不得不考的吗?大三、大四,别的同学写完毕业论文就能开开心心出去实习了。

而法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写论文、搞实习,还得准备法考、考研,这两个考试加在一起,神仙都要累死了,每年因为两个考试的备考,而压力大到崩溃的考生不计其数。

图书馆里,书叠的最高、待的最晚、眼神最黯淡的,永远都是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虽然说法学专业可以考公,但若考公成为法学生的最后一条路,哪个学生有勇气说出“我考公一定能上岸”?

笔者寄语:

真希望各大高校能“实在”些,别再搞数据美化了,误导报考的高三学子,普通家庭的孩子耽误不起啊,家长也慎重考虑,不是万不得已,也不要让学生选文科专业了。

#中国政法大学#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