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本是从各项激烈竞争中杀出重围的种子选手、科研的主力 ,却常常自嘲为“科研民工”,毕竟有的在读博士的收入水平,甚至还达不到城镇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博士生苦于微薄补贴久已,今年两会期间,也有不少学生对此抱有希冀:
各高校领导两会为博士生发声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谈提高博士生奖助金
从去年9月1日起,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奖助金平均从每学年4.6万元提升至5.8万元,平均涨幅26%。奖助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家财 拨款、学校自筹经费、导师(培养单位)配套投入。方案实施后,导师从科研经费中分担的部分有所增加。这一举措是为让学生更专注做研究,也有利于导师投入更多精力培养学生。
图源:中国之声
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接受总台中国之声两会高端访谈《会里会外》专访时回应:严格来说不算“涨薪”。
研究生奖助金的来源主要包括国家财 拨款、学校自筹经费、导师(培养单位配套投入)三部分。博士生资助体系改革,要为研究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研究生活条件和环境,要有利于吸引更优秀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有利于让老师将更多精力和经费投入研究生培养。
中山大学的奖助金标准调整之后,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我相信这个奖助金水平会更加有利于吸引更多人才来报考中大的博士生,也可以留住本校优秀的硕士生在这里继续读博。
图源:中国之声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也指出:建议博士生“按劳获酬”!
当前博士生资助现状主要呈现出保障性奖助水平有待动态提升(如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激励性奖助受益面覆盖均衡性有待完善(如国家奖学金、其他自筹类奖助)、酬金性奖助吸引力有待提高(如“三助”津贴)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