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没工作,硕士遍地走,博士也难留三甲医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本文作者:丁香园×丁香人才

大专毕业后,杨阳顺利考了乡镇编制,一路从助理做到执医,本以为生活逐渐有所起色,结果一个月收入加起来才多点。就在准备跳槽时才发现,医院不招收大专、本科生,医院,招人标准动辄硕士起步。

但是杨阳已经算幸运的,目前一些医学院取消了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的培养计划。对于想要通过考试提升学历的同学们来说,面对的专升本竞争将更加激烈,这意味着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将再也没有机会和别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因为学历低,所以无论在升学、学校、就业还是工作中,都或多或少遭遇过歧视和非议。因为学历的「出身」,他们成了「备选项」,医院里「很难被看见」的那些人。

辞职读完研

却连原来的单位都进不去

宋欣是个90后的普通临床本科女生,毕业就老老实实签约回了老医院。由于深知学历对于日后晋升的重要性,工作一段时间后,她还是决定脱产读全日制研究生。

「当初我觉得就要趁年轻,拼一下,有了研究生这个身份,我一定会获得相应的回报。那时候想着毕业就不回老家了,医院找份工作。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我毕业那年,医院已经饱和。医院根本进不去,医院,结果早已满编。想要回去,只能签合同制。」

医院工作的宋欣,不禁发出疑问:「我这个研究生读的,真的值得吗?学历贬值的有这么快吗?」

近年来硕博生不断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额逐年庞大,学历内卷在医疗圈从来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图片来源:知乎

求职与招聘人数供需关系失衡的大前提下,用人单位将学历作为了提高招聘门槛的一种手段。

学历,仿佛是一条血淋淋的食物链,无情的将人们划分开来:医院,普通医院,国内博士总是被海归博士PK掉。

绝大部分人无论如何努力、如何挣扎,好像都无法攀爬到食物链的顶端,都无法凭借自己的现有学历赢得满意的工作。只是在循环往复中,跌入到更痛苦的深渊。

名校毕业的博士

因为第一学历,进不了三甲

「对不起,我们只要第一学历是本科的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的张强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听到这样的答复了。找工作将近3个月,张强已经心灰意冷。

当初为了摆脱第一学历大专的发展阻碍,踏上了成人本科后6年的考研路,没想到,第一学历却始终是求职路上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当从医已经成为一种求生手段的时候,医者本心已经面目全非。」张强语中带气地说,「我现在仅剩的从医目的——为生存。」

医疗圈的学历是一条食物链,但并不是只要提高学历,就能不断往上爬。现实往往比想象更复杂,而「第一学历」,无疑是甩不开的烙印。

今年应届毕业的名校临床医学博士刘洋,即便手里有几篇SCI,还有导师的推荐信,但是仍然在第一轮就被PK掉了。海归博士的实力倒是可以让刘洋服气的,但是其他通过首轮应聘的选手就显得差强人意了。

「他们其他人甚至没有拿得出手的学术成就,对于科室业务更是无法做到对答如流。但是他们没被卡下来,我却仅仅因为第一学历被卡下来了。难道我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就不值得被肯定被看见吗?」刘洋有些心酸地跟我说。

医院的职位,奈何符合招聘条件的博士生太多,层层筛选后,都未能收到offer。

「招聘单位面试官也很无奈,他并没有否认我的优秀,但是的确能够符合条件的博士都差不到哪去。医院又非常好,他们根本不愁没人报。对于医生紧缺问题主要是在基层,在医疗技术不发达的地区。」刘洋尴尬地表示。

低学历的我们,好像永远追不上他们

学历差距,不仅体现在一纸简历上,其实更体现在个人各项能力的较量上。

本科非双一流的王雪经常感受到导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于她实验技能、英文水平等基础科研能力的不满意。也许,这就是名校与双非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名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科研、展示自己、名师指点的丰富平台,而双非学生却无法享受同等的待遇。

本科不是名校的同学,为了弥补高考时的失利,很多人就早早地在大一大二开始备考研究生,但也是正是在本科期间,名校和非名校生就已经拉开了很远的距离。

「研一导师先让我跟着师兄跑了半年科室,熟悉相关情况和培养动手能力。同时,让我大量阅读课题领域文献。」王雪叹了口气,接着说。

「但是本校生上来的师兄,对二本上岸的我并不看好。的确,我本科五年在拼命准备考研,拉近与双一流学生之间的距离。而师兄,却已经在本科阶段参加辩论队、中英文演讲比赛;辅修英语翻译,被保研。这些师兄所具备的活力和风貌是我欠缺的。好像我们之间的距离,从未曾被真正拉近过。」

不仅是在研究生就读期间,毕业工作后,不同「出身」的医生们在晋升方面更是拉大了差距。学历虽然不代表能力,却能代表一段求学的经历,不得不承认的是,那些「好学校」、「高学历」的学生们,拥有的资源会更加丰富,良好的环境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历高,在职称评审时分数会更占优。晋升副高以上,需要用外语进行答辩。学历高的医生在学习、工作中由于经过了更多的「锤炼」,其外语水准往往也要高出一截。

职称副高、正高晋升的条件,一般还包括发表高水平的期刊论文及主持相关课题。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没有经历过论文写作及申报课题、课题研究,科研锻炼不足,在临床工作中申请研究课题、开展科研、发表论文难度较大,很难达到晋升副高、正高的评审条件,很有可能成为「千年主治」。

医生的学历,比别人不值钱吗?

同是本科学历,综合院校毕业其他热门专业的学生,薪资远高于医学毕业生。大多数本科院校毕业生均为四年制,而临床医学为五年制。

在就读年限上就多出一年,也意味着晚了同龄人一年的时间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后。医院,薪资待遇与就读多年的心酸比起来,也是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医院工作的临床本科生张升跟我说,「医院签约已经很高兴了。但是因为是本科生,我的薪资只有元。跟我这么多年的学医经历相比,确实少的可怜。已签约的高职毕业生薪资是,硕士是。高学历医护人员,医院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

对于低学历医护人员来说,就更不用提买房、买车、结婚了。基本工资少的可怜,与同龄其他专业,如金融、机械等对比下来,时常加班熬夜、黑白颠倒、紧张的医患关系造成的精神压力,使身体与精神上受到双重打击。但如此努力付出后,得到的薪水连最基本的生存都很难维持。

难道医学学历背后的辛苦付出,就只能兑换这些微薄的工资吗?很多人选择转行、辞职的背后,医院工作的那种黑暗的恐惧,那种可能永远等不到黎明的绝望。

越来越多的博士、硕士选择退学,医院临床实习、甚至规培的过程中,无法承受来自多方的压力,在亲身经历中,体会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并即将要过一辈子的生活,提前选择了放弃。这种失望,是源于对医学学历本身价值的失望。

学历不达标面临清退

我们何去何从?

超声科临床医生王鹏告诉我:「我和老婆都没考研,医院。两个人一个月两万多,今年是工作的第三年。前年买的房,去年装修、结婚、买车,今年小宝宝即将到来。重点是我买的房子已经涨了30多万。学历对我们没什么影响,现在的一切都让我们很知足。」

然而残酷的是,对于部分低学历的医务人员来说,工作上已经没有了「知足常乐」的选项。

贵州卫计委、教育厅、财政厅、中医药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印发《贵州省年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做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提升工作,对县、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医务人员都做出了相应学历要求。

在工作要求中明确:按照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对于学历水平达不到岗位需求的卫生技术人员,逐步从医疗卫生岗位清退。

在学历贬值、内卷严重的大环境下,医务人员学历水涨船高已是定局。站在这波浪潮下的我们,为了找到工作、为了继续工作,还要付出什么?(策划:章佳琪、Leu.)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