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属于铁饭碗,工作稳定待遇好,未来发展前景可观,不少家长希望学生能考上医学专业,这也是普通家庭实现阶层跃迁,距离最短的一条路。
近几年,医学类专业成为报考大热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等专业颇受欢迎,未来若是有望成为医生,家长也会跟着沾光,医生是集高薪、稳定和体面于一体的工作,但医学生眼中的医学类专业并非如此。
不少医学生直呼“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真正了解医学类专业后,才知道学医有多难,除了考生个人因素,还和家庭有关,家中无余粮的学生,最好谨慎选择。
“家无余粮”莫学医?大龄女医学生一番话,揭开不少医学生的心酸
医学类专业比较独特,医学知识庞杂,想要彻底掌握并不容易,在学制上医学类本科专业为5年,为了以后顺利行医,多数医学生都会接着深造,医学生读研是普遍现象,医学博士也不少,学历高毕业后才医院的门槛。
长时间的学医生涯,导致医学生真正走出校门以后,基本都将近0岁,其他专业学生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成为“老油条”,而医学专业毕业生还是职场新人,将过而立之年,一切却刚刚开始。
条件好的家庭还好,不用靠毕业生养活,再养着一个学生也无所谓,但对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来说,家长本来生活压力就很大,如果在供一名硕博生,压力更大。
一名94年的医学硕士就陷入了两难境地,如今她已经28岁,却刚上研三,身边的中小学同学,基本已经成家且事业有成,而她不仅一无所有,还背负着7万元的升学债务,面对银行月月不落的催款信息,让她有些窒息。
硕士毕业前需要经历一段管培期,在医院当“免费劳动力”,不仅没有薪资发放,还要让自己,由于家境款难,每个月靠元的奖学金生活。
研究生每年可以申请国家和院校奖学金,但很多院校要求奖学金不能重合,导致这名学生依然要靠助学贷款读书,背负的巨债家里无力偿还,债务、实习难处、生活压力,却都被一名学生背负了,她心酸表示“穷人家的孩子可能真的不应该学医”。
为何不建议穷人家孩子学医?当医生之前要经历一段“灰暗期”
之前不少资深医生表示,他们都是“小镇做题家”,从乡村城镇一路走到医生岗位,如今早已在大城市扎根,高薪稳定的工作下,他们买房生活不是问题,甚至已经迈入中产,如此看来学医确实是一条好出路。
现在不少家长也支持学生学医,期待着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他们忽视了,成为医生之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也是穷人家的孩子的“灰暗期”。
经济上家长难以给予支持,家世背景上也帮不上忙,只能靠学生自己挣扎,对于家境不好的医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冷酷的导师、每天忙不完的工作、毕业论文,甚至下一顿饭吃什么。
为何以前穷人家的孩子能坚持到成为医生,现在的学生却不行了?当初所有学生都很艰难,医学生夹杂在其中并不显眼,如今医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对比明显,学生心里难免难过,加上很多行业人才已经饱和,迫使着他们不断内卷,考研读博甚至成为必经之路。
如果医学生不考研,会不会是另一种景象?
从这名28岁女研究生的话来看,考研成为压倒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考研,是不是会有另一番景象,学生不用在为此借下助学贷款,医院“免费”打工了?
若是医学生不学医,估计这名学生早早就转行了,除了极少数医学类专业,剩下的医学专业知识系统极为庞大,不读研根本学不透,医院为了保证医学生含金量,招聘是研究生学历是门槛,如果没有多年学习,也没有实习经历,可能连医生队伍都进不去。
很多二流医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医院都进不去,医院工作,更别提本科生了,所以如果没有考研,他们的未来只有转行一途,白白浪费了本科阶段的学习。
学医之路道阻且长,如果家庭不能给予一定经济支持,考生要慎重选择,不是穷人家的孩子不能学医,而是他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现实。
今日话题:对于这名医学硕士的心酸自述,你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知识创作官#
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