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无法正常毕业的消息,我一点儿也不意外。
研究生本应以“科研为本、学术为基”。但自从担任实验室的“大管家”,成天被一堆杂活所累,科研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副业。
不过,我却惊奇地发现,三年来,导师把我培养成了“全能型”技术人才,当然本职科研除外,能够胜任的岗位是如此之多!
岗位之一:商品采购师
年之前,研究生自订实验室常规试剂耗材,特殊试剂也只需口头向导师申请,同意后即可订购。
由于当时研究生人数少、实验相对简单、耗材订购金额较小,采购还算顺畅。但年实验室扩大规模后,问题接连出现:
每月试剂消耗量激增,但无不知是哪个学生所为;
上月已订的试剂,为何本月又要重购;
学生自订的试剂耗材,为何不见了踪迹……
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试剂耗材订购实行半月申请审批制度,导致采购效率低下,尤其是公用耗材无人愿意申请。
于是,导师让我担任耗材的“采购员”。虽然极不情愿,但又不敢不从。
从熟悉所有试剂耗材的品牌、型号、价格开始,了解申购审批程序,掌握将申购单生成采购单、发给供应商等操作技巧。有时,出现急用耗材缺货的情况,只能亲自跑腿采购。
仅用半年,我熟练掌握了调研行情、耗材估价、鉴别品质、搜寻替代材料、核对进料数量,对申购、审批、采购、入库、领用的所有流程全部一清二楚。
采购行业的原理是相通的,以后应聘“采购员”岗位绝对么问题。
岗位之二:公关经理
也许是采购员干得还可以,人还算灵光,加之酒量还过得去,导师时不时带着参加各种应酬。
用导师的话来讲:“不擅长应酬的科研人,注定没有前途,因为没有应酬,就申请不到课题、无法晋职、增加收入!”
翻译一过来:应酬是搞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不务正业。
虽然极不情愿,但仍不敢不从。于是,我经常负责导师的领导、同事、同学等来校后的食宿安排。而导师只有两条要求:
一是要挣够面子,安排上档次的饭店和酒店。
二是要看好银子,花费不能超预算,不然我自掏腰包。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对食宿安排已经心得满满。
比如,点菜,看似简单,其实学问大着呢!写一篇题为《论基于经费紧张条件下的点菜艺术研究》的博士论文不成问题:
一要根据人数点菜数。
假如饭局有6人,一般冷菜3~4个,3~4个炒菜、1个硬菜、1份汤,外加1~2个点心就够了。
二要考虑菜肴搭配。
一桌菜由肉类(畜、禽)、海产品(鱼、虾、蟹)和蔬菜三类构成,六要素缺一不可。
菜肴原料尽量不重复,强调荤素、干湿、浓淡、烹调方法、五颜六色的搭配,
比如,如果选了鱼汤,就没必要再点鱼类;即使再喜欢糖醋类,点了糖醋鱼,不要再选菠萝咕噜肉……
三是不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