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研究生才了解,原来导师对待不同家境的

中国有一种古老的谚语:“学到成功,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让你拥有更好的未来。虽然现在有了更多的机会,但大部分的人,还是要有更好的教育。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青年的平均学历水平也在提高,而研究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多。我们这么刻苦的学习,就是想要让自己的命运发生变化,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也能感觉到,来自于其他家庭背景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区别。

晶晶是一所二本院校的外语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是很满意,但经过一番苦心,她终于成功地考入了天津的一所学校。能在自己喜欢的城市,在自己喜欢的学校里,这让她很高兴。但是自从读完研究生之后,她发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一直都不如其他同学。

在晶晶看来,自己成绩好,又是个勤奋好学的学生,就是值得表扬的。可是,那个女孩的成绩比他差,又没有什么出息,为什么她会得到她的青睐?有一位外国留学生访问,晶晶感觉自己的英语水平要高一些,但是她的导师却让那位学生陪着她。在吃晚饭的时候,她还特别提到了她家里是做生意的,见识广。晶晶无奈地笑了起来:这都是因为家里的原因。

晶晶在网上发布了这个消息,许多同学都觉得这个老师“太现实”了,特别照顾普通的家境,不够公正。或许,这也不是因为他的偏见。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从狭窄的意义上说,就是一个人的学历,而在更宽泛的意义上,则包含了思想、能力等诸多层面。一个非常实际的事实是,贫困的孩子们也许很少从他们的家人那里得到这样的帮助。

家长的力量是非常局限的,孩子们只能自己努力地去学,而不会在人际关系、沟通和协调等问题上获得指导。而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这些关键的技巧。

与此同时,他们能够看到的东西越多,知识也就越丰富。就像晶晶说的,她的另一个学生,从小就和外籍教师打交道,所以不会害怕。晶晶的英语说得很流利,但她并没有参加任何的测试,她要面对的是一个外国教师。老师们觉得,对方知道自己应该说的是哪一句,这是人之常情,不一定是在指责别人。

一般的家庭和富二代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缺乏信心,不会和老师进行沟通。硕士期间,教师和学员之间的联系,与过去的学习有很大区别,教师们没有“一口一口”地教他们该做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和老师搞好关系是非常关键的。

很多人都觉得很难融入新的教学方式,一旦和老师的关系变得很重要,那就是他们的问题。我还记得一篇著名的小说作者曾经说,“参差”这个词是无法回避的。对于像晶晶这样的毕业生,她的迷茫与不满,我们也应该以一种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对待。

事实上,我们认识的很多人都是家境各异的,他们在学习上比我们更有优势。我们要是老是拿来做对比,不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伤了我们的自信。

无论何时,努力的含义都不应该被忽略和否认,哪怕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我们也没有任何可以抛弃它的原因。我们更应该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利用它。如果一个人表现出色,能够为这个团队作出巨大的贡献,那么不管他是哪个家族的人,都会受到尊敬和肯定。学生们,还是要以提高自己为中心。

但是我们也别当“闭门造车”,不但在研究生阶段,将来在职场上也会有相似的境遇。我们应该自觉地增长自己的眼界,更多地去观察和了解他人的交际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