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研究生初试成绩已经发布一周了,考研的学子们晒出了各种脸谱:高分的晒成绩,压线的忙着打听复试线,成绩不理想的在纠结二战还是找工作。只有一类人脸谱都一样:不管孩子考得怎么样,家长们都很焦急。从高考到考研,父母都为孩子操碎了心。
考研热持续升温,与家庭经济条件改善,父母支持孩子考研不无关系。加上企业招聘门槛提高,高校研究生扩招等因素,让研究生人数规模不断增加,本科生特别是普通大学的本科生就业时竞争力明显偏弱。很多同学为了改变自己所处的窘境,不惜一切投入考研,很多人甚至二战,三战,大有不考上研,不上名校誓不休的气魄。
对于大学生来说,读研和不读研真的有很大区别吗?有多少人想明白了自己考研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继续深造,还是就为拿文凭,抑或是父母要求,随大流考研?再或者是因为就业形势所迫不得不读研?
读研的优势在于将来的发展
不得不承认,现阶段拥有研究生文凭的同学在将来有更多的选择。一是部分企业直接把门槛定为硕士研究生以上;二是研究生进入优质单位和企业的几率更多更大;三是硕士研究生可以继续读博深造,取得更高的成就。前两天一则各大城市展开新一轮人才争夺战非常引人瞩目:各地市为了吸引高水平人才,开出的条件都非常优厚,放宽年龄限制,放宽落户限制,提高工资待遇,给予各项津贴补贴等,在这些政策上,研究生无疑更具有优势。
博士研究生的优势更明显
如果是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还没有太大优势,到博士研究生就与本科及以下学历的人有了质的区别。目前国内的博士研究生人数总数应该不超过百万,所以在招聘时,给予的待遇普遍非常好,去年底的时候,AI领域公司80万年薪抢人的新闻大家应该都还有印象。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高校及机关单位等,对博士研究生及以上的高水平人才不但给予住房补贴(或者直接分住房),生活补贴,绩效津贴,科研经费等,还可能帮助解决子女上学,配偶工作等,总之为了留住人才,尽一切可能帮助解决后顾之忧。且在将来的发展前景上,也给予极大优惠,某省到高校招聘选调生,博士两年后如顺利转正直接就是副处级干部,这是很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奋斗多少年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某地方院校招聘高水平人才待遇直接工作的同学具有工作经历的优势
读研和不读研,二者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轨迹,一个继续在学校埋头苦读,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说不定就能做出一番科研成果。但绝大部分也是按部就班,默默无闻,最后拿到一纸文凭开启自己的求职就业的道路。另一个本科毕业就在社会上打拼,一开始可能会碰壁,也可能工作甚不如意,因为自己的学历问题受到诸多限制;但是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能够顺利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开启了事业起步的大门,等到三年后或许已经小有所成。根据部分高校数据统计,刚毕业时,硕士研究生的平均薪资大约比本科生没有高出左右,但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和刚毕业的研究生来比,还真的很难说谁高谁低。
来源:《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直接工作的同学更容易成为“人生赢家”
当读研的同学还面临求职就业的时候,部分本科同学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等读研的同学工作再两年准备谈婚论嫁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可以拧着瓶子打酱油了,人生的差距就此拉开。当读研的同学可以说职业晋升,工资上涨的时候,发现本科的同学其实也并没有差多少。所以有网友打趣:人生从此差三年。
虽然考研很热,但每年的高校毕业生直接就业的人数相对要多得多,也有很多人本科毕业发展非常不错。我们不能以少数个例来比较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别。虽然研究生总体水平、能力、薪资,发展前景都要优于本科毕业的同学,但是学历毕竟不能和能力划等号。企业招聘把门槛定为研究生,有的时候可能真的只是为了图方便提高效率,他们没办法在成堆的简历中去一一仔细筛选。但这不应该成为个人发展的导向。大家要对学历和能力的关系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道路。学历不等于能力,很多时候它只是一个敲门砖,进了门也不等于实现了飞跃,能力才能决定自己的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