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大多数家长眼里,孩子能考个学校就很不错了。之前一直觉得只要出来,工作还不是随便挑?但刷到一个硕士毕业女孩的哭诉视频,让我意识到情况可能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乐观。
女孩来自老牌学校——东北大学,专业是分析化学。硕士毕业的她,正在赶学校的秋季招聘会,视频中能看到女孩对这次面试非常看重,她化了美美的妆,提前吃了早饭,早早赶到了面试地点。
然而面试结束,画风突变,女孩本想强忍着泪水、笑嘻嘻地告诉观众“自己被拒了!”,但终究还是个刚毕业的孩子,到底是没绷住,瞬间泪流满面。
她哭着表示,秋招都快结束了,感觉面试就像施舍,自己还没收到任何offer,真的很着急!好不容易有个大厂的面试,还被拒了,心态瞬间就崩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女孩的绝望。
本人也是东北大学毕业,按理说我们学校的硕士生不至于此。记得我们毕业那年,或许是专业不同,大部分硕士同学都进了大厂,当时他们笑称“像收白菜一样”被人收走了。
看到小学妹哭成这样,真的有些心疼!特意去了解了这几年的就业情况,发现学妹并不是个例,不少毕业女硕士,甚至海外名校留学生,都找不到工作。
01女硕士找不到工作,不是个例
有位网友说:女儿第一学历,英国留学生,去年毕业至今没找到工作。看着孩子的自信心被磨灭,身为家长真的很心疼。有些后悔让她去读高学历,还不如随便学个大专,去工厂上班。
寥寥几句就能感受到这位家长的不甘心,她想不通女儿明明手拿高学历,为何到处碰壁。花大价钱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说建设国家了,连一个工作机会都没有。看着孩子一点点丧失自信,能不急嘛?
不可否认,疫情影响下大批企业裁员、缩编,现在孩子们的竞争压力比我们那时大太多了,常常都是几十甚至上百人竞争一个岗位。
而且我们还要认清的一个现实是,女生比男生找工作更难。女硕士毕业年龄差不多卡在24-26之间,这是个很尴尬的年纪。
不少女孩会在这个年纪考虑结婚生子,很难百分百投入工作中,而企业又不是做慈善,也不可能养闲人。
就像我们公司去年新入职的一个女硕士,签订3方时明确表态暂时不会要孩子,谁知试用期刚过3个月就意外怀孕了。这导致她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我们在承担,不仅项目组人员颇有嫌隙,领导也很不爽。于是今年招聘,领导特意叮嘱,女硕士招聘简历需要到会上讨论。
02找工作,专业也很重要
毕业季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生化环材四大天坑!意思是环境、生物、化学、材料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就业竞争激烈、薪资待遇低,而且工作环境差、门槛还高。很显然这个女生虽然是毕业,但她的专业“分析化学”却是踩坑了,因此找工作会更难一些。
特意打电话问了我们专业(电子信息)的学弟、学妹,他们表示今年就业确实形势严峻,来校公司少了1/3,但多面面还是能找到对口工作的。不过薪资相比往年会低一些,然而学弟学妹们表示,第一年能有工作就很高兴了,薪资并没有太看重。
所以,还是很想给正在找工作的孩子们加个油,坚持一下,多面几家,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毕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真的很难找到,不妨试着放低薪资期待,刚毕业积累经验才是关键。
和学弟学妹们聊了不少,他们普遍认为:就目前找工作来看,专业太重要了!这也让我开始思考,未来我们的孩子找工作会不会更难?
03未来,我们的孩子该学什么?
牛津的两位教授,迈克尔A.奥斯本与卡尔·本尼迪克特在他们发布的《未来雇佣状况》的报告中,对全世界多种职业进行了调查和评估。最后发现,在未来的10~20年,将近有50%以上的职业会慢慢消失。
这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找工作时,现在我们能想到的职业技能,一半将变得无用。连锁反应将是一大批相关专业的孩子,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
比如:翻译,会计、裁判等。这些行业的专业技能,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都能快速做到。未来,越来越精确的翻译软件一定会比翻译人员更便捷,自动财税软件也会因其高效的统计效率完胜一大批会计、报税员。
所以在孩子上大学前,作为家长的我们,心里应该有杆秤,起码要知道未来哪些行业不会被取代,提前帮孩子做好规划。
前段时间刚读完李开复先生写的《AI未来》,里面恰好就有这方面的信息,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教师:好的教育需要老师和学生互动,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人文关怀,AI人工智能做不到有感情的教学,所以我们可以考虑让孩子往这方面发展。
医生:AI智能会成为很好的医学辅助工具,但无法完全代替医生。因为医生是一个靠经验的职业,需要非常复杂的专业判断,AI智能目前只能做到单领域精通,这种需要复杂知识,加经验的工作,他们很难胜任。
律师:AI智能更多的还是适合程序化工作,无法做情绪性任务。律师又是非常考验辩论思维、口才和情感投入的,所以20年内这个行业还是很稳妥的。
创意工作者:那些完全拼天赋、创意的工作,人工智能很难代替。比如:作家、产品经理、科研人员。
心理这个行业需要有情感地与病人沟通,非常考验人性,人工智能很难直接接替。
以上这些方向,都是未来不容易被淘汰的专业,建议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往这方面靠一靠。毕竟就业大环境真的一年比一年差,我们最好不要顶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