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一直是年轻人老生常谈的话题,大部分普通人唯一的目标,就是毕业后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我们目前对事业编制以及对高学历的追求,也都建立在找工作的基础上。现在有不少考研考博的年轻人,并不是因为自己对学术方面有兴趣。
而是因为他们明白,高学历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工资待遇,让他们今后的生活过得更加轻松。只可惜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学历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大不如前,即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很难找到符合自己心意的工作。
西南政法大学就是一所拥有较高知名度的院校,它是我国五院4系高校之一,在国内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在政法类高校中,西南政法大学的知名度只比法大低一些,与华政的办学实力基本相当,学生的就业前途也一片光明。
实际上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大部分公司都需要建立法务部保障自己的权益。我国的法律条文又比较多,普通人很难进入到这个领域,按理来说这些法学院毕业的学生都能够轻松找到好工作。
可最近一位西南政法大学女研究生的经历,却打破了人们的想象。临近毕业季,女学生已经开始找工作,想要在毕业前确定好自己的就业方向。很快她就找到了一家自认为不错的企业,但没想到和老板商谈的过程中,对方却只愿意开出元的工资。
这样的待遇让这位女学生一脸茫然,怎么说自己是重点学校毕业的研究生,元的工资即便放在二线城市也只是普通水平。在某些比较发达的城市,做一个端茶送水的服务员,每个月的工资也能有四五千元了。
何况女生还拥有研究生学历,毕业的高校虽然不是高校,但高考录取分数线早已直逼,绝对不是轻松就能考上的院校。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毕业后却只能拿到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相信这样的福利待遇大部分人都无法接受。
女生的经历让人感到无奈,但这也是不少法学毕业生的真实写照。就算是西政和华政毕业的本硕毕业生,就业时也也很难顺利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迫于生活压力以及身边亲朋好友的非议,这些学生只好一再降低自己的就业标准。
甚至有不少学生从名校毕业后,每个月却只能拿着不到元的工资。当然这与我国人口众多,学历逐渐贬值的大环境也有关系。法学在过去一直被视为热门行业,现如今法学毕业生的存量很大,大部分高校都会开设法学专业。
这使得每年毕业季都有大量的法学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我国的法律条文众多,每年还会针对现实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更改,这些法学生想要顺利毕业或是考研深造都是比较困难的。也有很多中小企业法律意识淡薄,根本不会专门招聘法学生入职。
对于这些特殊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将要获得比较好的人生出路,只能选择考公考编进入体制内就业。或者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律师事务所上班,不过这些事务所的工作人员都需要不停为顾客打官司,对知识储备以及个人随机应变能力的要求都很高。
很多学生刚毕业的时候意识不到这一点,醒悟过来时已经失去了宝贵的应届生身份,想要考编考研,上岸的难度也增加了不少。大部分人只能被迫选择第3条路,就是去公司做法务类的工作,这位女硕士应聘的就是企业法务部。
我国很多公司都不会专门配备法务岗位,只有在正规大机构上班,才能够享受不错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并且这些部门对员工的能力要求同样严格,甚至有些知名公司的要求比律师事务所还要高。
普通学生只能选择中小企业工作,但他们往往是公司行政的附属品,福利待遇比公司的一线工人工资还要低。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入职后他们很难真正发挥自己的真材实干,反而需要在公司做许多与本专业不相干的打杂类工作。
显然这位法学女硕士应聘时就遇到了这样的企业,这位老板给出的工资让人扎心,却也是不少法学生毕业后的真实写照。不久前也有一位人大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的求职经历。
毕业后的他在青岛求职,老板只愿意给他开出最高元的月薪。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各位在座的法学生们或许需要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更加细致的规划。从前途发展角度来看,该专业最好的出路仍然是考编考公。
学生可以在毕业前做好考编考公的准备,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应届生身份。即使降低对岗位的要求,也要争取拿到编制。如果发现自己不适合考编工作,再选择其他方面的工作,也不失为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