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作家写的文章读起来那么别扭

为什么某些当代作家的文章,读起来那么别扭?故意弄些刁钻古怪的词语和句法,好像不这样就不足以显示他“作家”的水平。明明是用现代汉语写的,看起来却那么晦涩难懂。

前段时间跟一位中文系研究生毕业的朋友小姜聊天,说到关于当代文学作品的一些问题。我说现在在网上看某些自称“作家”的人的文章,很多都感到读起来很费劲,像读文言文一样,几十上百字的一段文字,要读得很慢、仔细琢磨一下才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小姜说他也深有同感。他是文学方向硕士毕业的,他说跟自己的同学也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某些所谓的作家,明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很容易能说明白的事,行文中非要弄些古怪、生僻的新词,然后话也不好好说,故意用些奇怪的句法,拧着说。一个简单的道理,非要绕上八十个弯才能说出来。

我说是啊,难道他们身为“作家”,就不能好好说话吗?自己绞尽脑汁地组织些光怪陆离的语言,难道他们的作品写出来不是给人看的?

小姜说,也许这是他们用以自我标榜的需要吧。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谁都能说,谁都能写,如果“作家”也好好说话,那怎么能显示出他的身份来呢?

小姜说得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我发现,某些自我标榜为作家的人,卖弄一下文采也就算了,关键是在他们的作品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很明显的用词或语法错误,这是卖弄过头了吧?

有些所谓的“作家”,写的一些文章甚至都可以用“GP不通”来形容。不知道他这作家的名头是怎么来的。作家的称号都这么不值钱了吗?现在是不是可以批发作家的头衔,办一个证要多少钱?

自古以来,真正的大家,从来都不会故意说别人听不懂的话,写别人看不懂的文字。李白、白居易等,离我们都有上千年之久了,他们的大部分作品,我们现在读起来依然感觉浅显易懂,但丝毫没有妨碍它们表达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感觉某些伪作家,真地需要重新上一遍小学、幼儿园,好好学一下怎么说人话。

某些劣质作品,表面装帧得很精美,但里面的内容连“败絮”都谈不上,简直就是文学垃圾,纯粹是浪费地球的资源,还堂而皇之地拿到书店去卖,怎么好意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