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破格晋升副教授,引来重重质疑,红眼

29岁的邹红军,被破格晋升为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有人猜疑:他连续四年拿到国家研究生奖学金有猫腻,有人质疑:他本硕博院校层次不够,破格晋升有黑幕,有人怀疑:他所学专业没贡献,只能在学校里混日子。

承认别人优秀就那么困难吗?

看到别人成功就要酸一下吗?

这三个“疑”咱们一个一个说!

一、研究生奖学金

邹红军是劳动人民的儿子。读小学的时候,父母就不在他的身边,而是在外地打工。这样的家庭背景,他有什么资源,能够让他平白无故拿到奖学金?

质疑他奖学金拿了四年的人,是不是把“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两个词给混淆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是研究生,邹红军的四年国家奖学金,三年是博士阶段拿的,一年是硕士阶段拿的,没有问题啊。再者,奖学金的竞争者那么多,在学校里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各自有几斤几两,各自心里都清楚得很。成果不够,水平不高,连续四年拿到国家奖学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二、毕业院校层次

年到年,邹红军在陕西师范大学读本科。毕业后推免到东北师范大学读研。年获得了硕博连读的资格,年拿到博士学位。

陕西师范大学也好,东北师范大学也好,都是教育部直属的师范院校,也都是工程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的层次是一样的。仅从院校层次的角度来看,邹红军到华中师范大学任教并无不妥。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用人单位看来,博士毕业生的成果和论文甚至要比毕业院校更加重要一些。

根据公开消息显示,周红军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教育学报》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6篇,以第一作者或者独立作者身份发表CSSCI论文13篇,北大核心3篇,多篇文章被权威刊物全文转载,还参与编著了《中国教师发展报告》、《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学卷》,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十多项。

有这么多的成果,你还非要去挑人家毕业院校的层次,是不是没什么太大的意思?即便是北京师范大学或华东师范大学的本硕博,又有多少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呢?

三、所学专业性质

邹红军从小到大碰到了不少好老师,于是他也就立志要当一名老师。本科阶段,他报考了陕西师范大学的师范类专业,可惜分数不够,被调剂到了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阶段他的专业方向是教育学原理。他所学的专业之所以引发了一些人的质疑,是因为这个专业偏理论,而不是实践。实际上也的确有很多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并不重视教育理论,甚至有些看不起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

这么说吧,教育学理论对一个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历史悠久,有良好教育传统的国家显得格外重要。我们的教育体系之内,既有来自于诸子百家的教育之道,也有远渡重洋而来的西方教育理论。如何在这个基础之上,兼容并包,集各家所长,为我所用,这很重要。面对当下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该如何调整教育投资和倾向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些都需要专门的研究。

教育学方向的专业的确不适合到一线去做教师,但这个专业有它自己的重要作用。如果做的是教育管理工作,最好有一些这方面的理论功底。学这个专业,绝不是只能在大学混日子。

对于邹红军博士29岁破格晋升副教授,你怎么看?面对别人的优秀,我们是不是该竖起大拇指点个赞,而不是猜忌和嘲讽?来评论区聊聊吧。

长按点赞,一键三连,鼓励我多多创作教育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930.html